什么是冻伤
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。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,要及时救治;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,需进行专业救治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,需紧急抢救。
造成冻伤的原因
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,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,血液流量因此减少,造成组织缺血缺氧,细胞受到损伤,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,如脚趾。
1.气候因素。寒冷的气候,包括空气的湿度、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。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。
2.局部因素。如鞋袜过紧、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,热量减少,导致冻伤。
3.全身因素。如疲劳、虚弱、紧张、饥饿、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,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。
冻伤的急救治疗
1.迅速脱离寒冷环境,防止继续受冻;
2.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;
3.局部涂敷冻伤膏;
4.改善局部微循环;
5.抗休克,抗感染和保暖;
6.应用内服活血化淤等类药物;
7.二、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;
8.冻伤的手术处理,应尽量减少伤残,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。
如何预防冻伤
1.对严寒地区的人民做好防冻宣传教育工作,使群众充分了解冻伤发生的原因及防冻知识。重视防冻措施。
2.日常生活中加强耐寒锻炼,如冷水洗脸、洗足等,多开展户外活动。
3.经常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员,应注意防寒保暖,衣着应温暖台体,遮风性能强,鞋袜要大小适合,不穿狭小的鞋袜,并且注意保持干燥,潮湿时要及时更换或烤干。耳、鼻、手等暴露部位,须加强防护,如戴手套、毛皮或棉帽等。
4.在严寒气候条件下,静止时间不要过长,经常做适当运动,增进血液循环,使气血流通。
5.在寒冷环境中作业的人员,要供给足够热量的饮食,避免过劳,忌大量饮酒,以免血管扩张,增加身体热量散失。
6.防治汗足症,可避免足部冻伤的发生。